連假最後一天,來倒「情緒垃圾」
王文華
塑膠垃圾需要回收,「情緒垃圾」則應該焚化。
有一年的連假很忙,一直沒時間去追垃圾車。連假最後一天晚上十點十五,我趕回家倒垃圾。我穿著拖鞋短褲、左右手各拿著一包堆積已久、發出異味的垃圾。跑向垃圾車時,遇到前女友!
她挽著高大英俊的男友,看到我挽著我的垃圾。他們驚訝地看著我,打量我手中的垃圾。
那時,我真希望台北市政府的垃圾袋不是透明的!
那晚,我手中那兩包垃圾,又拿了回來。但我「心中」的一袋垃圾,終於倒掉了。
為了得到生活所需的營養和舒適,我們吃掉和用掉很多東西!這些東西買回來時都包裝完美,用過之後變得一團混亂。
為了得到工作、感情的目標,我們也製造很多「情緒垃圾」。也許是一句重話、一個不屑的表情、已讀未回的訊息、酸別人的回應。這些「情緒垃圾」,讓自己冷酷或糾結,讓別人失望或焦慮。它和實體垃圾不同處,是它的氣味不只影響自己,也影響別人。
在新書《空著的王位》中,我寫到過去六年,夢想學校開的很多堂公開課程。其中有好幾堂,都是幫助同學打掃「情緒垃圾」。比如說2011年12月,在陽明山上的「探索自己、發揮潛力的三階段」。
在山上,我們討論:
「隨心所欲」的狀態是不是「沒離開舒適圈」?
勇於冒險是不是有錢人的特權?
「灌迷湯」和「激勵」的差別在哪裡?
「心結」、「操縱」一定是壞事嗎?
Tom為什麼還不結婚?
一整天的課程結束後,部分同學跟我一起去馬槽泡湯。在聖誕夜的馬槽的天空,所有自己跟自己之間,自己跟別人之間的壓抑、阻撓、隔閡,透過嘴巴呼出的霧氣,消失在溫泉中。
走出溫泉,我們去了「角質」,也清了「垃圾」。
我送給同學「垃圾袋」,鼓勵他們未來定期清理。
連假之後,就是春天了,適合清理一下「情緒垃圾」。
你怎整理自己的情緒?讓自己煥然一新?留句話,讓我們互相學習。